章 99 辞官不受赏-15-《帝国的黎明》


    第(2/3)页

    这些火铳手从军不久,不像军士那样娴熟军令,不过王器之也习惯了。看包七丈的神态,应该是宋军捷足先登。“结阵,上枪刺!”这一声令下,火铳手们一边散开行进队列,一边将腰间的枪刺.插上铳口,纷乱片刻后,结成了五排十列的军阵将粮仓的门口团团围住。这时,里面也冲出来十几个镇**的军卒,腰间挂着大小口袋,见门口被人家堵住,顿时慌了,回头大声道:“有人抢粮啦,抢粮啦!”紧接着又是一阵脚步声响,更多的镇**士卒从来里面跑了出来,这些人神色紧张,手中火铳枪上插上了枪刺,明晃晃地对着门外。

    王器之皱了皱眉,听说打襄阳宋军人数不多,有那么多重要的仓库要枪,没想到他们连这座小粮仓也不放过。不过,襄阳终究是宋国的地方,这里又是东城。流年不利,想起避免和宋军直接冲突的交代,王器之暗生了打道回府的意思。正在这时,一个刚刚从仓库里跑出来的宋军口袋掉在地上,“哗——”的一声,黄澄澄的的颗粒散落满地。

    “谷子!”火铳营中爆出一声惊喜的喊声。

    “是谷子,谷子!”郭宏耳边有人窃窃私语,“咱们中原的谷子!”他贪婪地望着那黄金一地谷子,咽了口唾沫,想起小米粥的味道。因为运输不便,造成不同地域的人口味大不相同。不知宋国朝廷在何种情形下,居然将数百石北方的小米运到襄阳。在北方诸路,贫寒人家将麦子交租以后,尚有小米饱腹。诸火铳手当兵吃粮,远离家乡,虽然能吃饱饭,顿顿有肉了,却开始怀念小米粥的味道。所谓淮南之橘淮北为枳,北方的谷子可以蒸食、炒食、熬粥、碾谷子面,但南方的谷子却极难吃,只能喂牲口,所以当辽军退走,襄阳百姓将这座粮仓内的大米哄抢一空,唯独留下这没人吃的谷子,然而,在镇**、夏国火铳营等北方士卒眼里,这没人要的谷子,却是奇货可居。

    石板街两旁,家家户户都关门闭户,在门窗后面,却又有无数双眼睛紧张地盯着外面。百姓怕死了兵灾,人人都在暗中祈祷莫要乱起来。王尤氏刚刚把丈夫搬回来的两大口袋稻谷藏好,又担忧又疑惑道:“谷子是牲口吃的东西,这些军爷都抢。待他们醒过神来,该不会来抢咱家的粮食吧。”

    “乌鸦嘴,去去!”王甫朝身后摆了摆手,又满脸愁容道,“真是那样,逃不过了,这些凶神恶煞的,只能要什么给什么了,家里人没事就好。”王尤氏低低地叹了口气。

    街面上,火铳营和镇**正在对峙着,不远处又传来响动,片刻后,数百步骑宋军赶着大车转过街角出现在视野里。领头的宋将满脸胡须,身形魁梧,上身裹着些绷带,似是攻城时受的伤。见到大队陌生军队堵在粮仓门口,宋军火铳手纷纷散开,娴熟利落地结阵上枪刺,一看就是久经战阵的精锐。十余骑兵也抽出马刀,胯下战马喷着响鼻,跃跃欲试。狭窄街道上,空气顿时紧张起来。

    王器之的眉头不由得皱起。

    “王指挥,这是谷子。”

    身后有人小声提醒道,生怕王器之下退让的军令。这可是小米啊,在蜀中、房州,偶尔还能吃上麦面,但谷子就连见也没见到了。在不少火铳手,甚至军士眼里,那一地的谷子,已经列入“必须抢”的军需之列。

    李子翁将脸转向一边,没有出言阻止冲突。谷子这种东西,在蜀中虽然少见,但只要肯花大价钱,李子翁在上等酒楼里还是能喝到一碗粥的。他虽生在侯门,但同样理解这些军卒的想法。“出兵打仗,粮草比性命,甚至比疆土还重要。”这是韩国公常挂在口头上的。夏国的军士分布极广,口味也各不相同。然而,辎重司配给军粮,永远都是风干咸肉和猪油块,然后就是各地的稻麦等主食。

    “我知道,”王器之点了点头,他沉吟片刻,朝着门里大声喊道,“对面的兄弟,咱们也是北方来的,这里面有多少谷子,一家一半,不伤和气,你们看怎么样?”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