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盘点十大名医,长寿的秘诀(十三)-《科技强国,向秦始皇直播四大发明》


    第(2/3)页

    而后,这种惊愕又变成了浓浓的羡慕。

    r    />一时之间,情绪有些复杂。

    宋慈的情绪也有些复杂,他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戴上“法医学之父”的冠冕。他写《洗冤集录》纯粹是因为在做这份工作的时候发现了从业者实在是水平参差不齐,整个行当甚至可以说一塌糊涂,让他忍不住就想要做点什么而已。

    这些年经历过的案子不由自主的就浮现在心头。

    五味杂陈。

    而在另一个时空,汴梁的宫城之内。

    大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正在回味着这句话——"法医是国家意志的体现,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司法公信力”。3

    何解?

    他只觉得这句话很精妙,但猛然之间没有参透其中的逻辑。

    一时没有想通的赵匡胤在此刻宛如现代大学里那些在马哲课堂里懵逼的莘莘学子们。大家各有各的思量。

    只有同样的件作的小吴,关心得更为纯粹:"为什么不把《洗冤集录》放出来?好想看到里面的内容啊!"

    【up主研究了一下宋慈的生平,惊讶的发现,宋慈其实不单单是影视剧里面所塑造的只专注于刑狱的专才,而是一个和皇甫谧一样,干一行爱一行,能文能武的天才。】

    【他出身于官宦世家,他爸宋巩在广州当官,主管的就是刑狱,相当于当时的广州市公安局长兼市检察院院长。宋慈在这样的家庭里长大,对于刑狱断案也是耳濡目染。】

    少年宋慈在书房里复习着功课。

    但耳朵却悄悄的竖了起来,偷听着父亲和幕僚在旁边房间讨论案件。母亲在窗外轻咳一声,他立刻恢复了正襟危坐的姿态。

    【不过呢,身为官宦子弟,宋慈还是老老实实走的传统儒生的路子,考科举、进太学,等待出仕当官。文章写得还挺不错,凭着这个成为了朱熹的徒孙,学的也是程朱理学。】

    【三十一岁的时候,宋慈中了进士。本来终于可以当官了,但那一年,宋慈的老爸过世了,他得

    丁忧。这一丁啊,就是九年。等到他再出仕的时候,已经是四十岁了,属于大器晚成的代表。】

    俨然是中年模样的宋慈终于看到自己的名字登上了皇榜。

    也曾意气风发的和士子们庆功饮宴。

    有人问:“宋慈,你的

    任命可下来了?”

    宋慈点点头,带着一点自矜的得意:"授浙江鄞县县尉,不日将前往赴任。"

    但他最终还是没有去成鄞县,书童匆匆而至,带来消息,宋慈手中的酒杯滚落在地。

    镜头再转,已然是披麻戴孝的悲伤模样。

    …    …

    西汉。

    汉武帝刘彻皱眉:“丁忧九年,未免也太长了些。”

    汉朝也丁忧,但并不强制。当然,官员们为了表现自己的孝心,遇上父母离世,还是会意思意思的上疏请辞。

    刘彻一般是这样,喜欢的得用之人就驳回,不喜之人就欣然接受。所以,他觉得这宋慈既然是大才,丁忧九年也太过了。

    他看向身边的张汤:“在断案一事上,这宋慈也不一定就能赶得上廷尉呀!朕有廷尉,足矣!”张汤立刻躬身,谦卑中带着感动:“愿为陛下赴汤蹈火!”

    张汤对外的形象虽然严酷,但是他对自己的业务能力还是很看重的,因此这一期的仙画也看得格外仔细。

    【宋慈真正的当上提点,也就是提刑官,主管一省刑狱是他当官十四年后的事情。这十四年,他都干了些什么事儿呢?】

    【先是平定了“三峒贼”的叛乱,率兵三百大破石门寨,俘获了贼首,立下了战功。然后呢,又平定了闽中叛乱,据说“提孤军从竹州进,且行且战三百余里”,被主帅称赞他“忠勇过武将矣”!】4

    【朋友们,宋慈不单单是个会写文章的文人,是个法医,还是个能带兵打战的武将呐!】看到这里,李世民叫了一声好,眼神流露出激赏之色。

    他就喜欢这种能文能武的人才!

    而酒楼内,宋慈面对同僚们忽然蜂拥而至的赞赏声依然显得很谦卑:

    “当时的情况其实也没那么紧急,我也只是听主帅的吩咐,不过是凑巧立了一些微末的功劳罢了。"

    不足挂齿。

    旁人酸溜溜的:对于他之后青史留名,什么开山鼻祖,什么法医学之父的名头来说,这些可不就是一些微末的功劳吗?

    这人比人,真是气死人!

    这会儿,他们全然忘记了自己之前对宋慈的鄙视。

    【后来呢,他又当过县令,当

    过通判,主要是负责一些民生的问题,比如平抑盐价,整治饥荒等等,到任之处,颇受百姓好评。而宋慈,也就开始慢慢升官。】

    【终于,在当官十四年之后,开始提点广东刑狱,8个月里面处理了200多桩积压案件,开始了自己的传奇职业人生。】

    【这时候,他已经五十四岁了。】五十四岁的宋慈,已经现出了一些老态。

    频繁的调动和对本职工作的负责态度,让他两登染上了风霜,唯有那双眼睛依然犀利冷静。

    【他之前的人生,虽然也和断案尸检接触过,但并不是主业。人到暮年,忽然之间被换到另外一个赛道上去,相信即使是年轻人也会有点懵,或者要不就糊弄糊弄得了。但宋慈不一样,他向大夫学习药理学,向老件作学习验尸等解剖学,不仅处理了大量的案件,还在六七年的时间里同时完成了《洗冤集录》一书。】

    【在这一方面的天赋何其恐怖!】

    当上了提点的宋慈依然简朴如初,下属向他递上卷宗。"提点大人,这案件的卷宗全部都在这里了。"

    宋慈翻了翻,皱起了眉,向下属问了几个问题,从表情就可以看出来他很不满意。"尸体还在仵作房?"

    宋慈起身决定自己去看一看。

    下属惊慌失色,连忙劝道:“仵作房脏污晦气,恐冲撞了大人,大人无需亲自前往,若有事情吩咐小的一声就行。"

    宋慈哼了一声,甩袖就走:“看卷宗又能看出什么?”

    到了件作房,件作看到这么大一个人物在旁边盯着自己,拿工具的手都有些颤抖。

    宋慈看不下去了,眉间的皱纹简直可以夹死苍蝇,最终没忍住,伸手道:“拿来,我来。”【《洗冤集录》的一开篇就对本文的内容写得非常的清楚。】

    竖列的文字出现在天幕上:

    “狱事莫重于大辟,大辟莫重于初情,初情莫重于检验。盖死生出入之权舆,幽枉屈伸之机括,于是乎决。”5

    【宋慈觉得,搞清案件的关键就在于做好受害人——不管是活的也好,死的也罢的检查验证工作。所以,这就是一本法医的工作指南。
    第(2/3)页